扫一扫,关注我们
城市规划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城乡规划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会长,广东省土地学会理事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从1986年起一直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参加了广东省大量的重要规划编制和规划政策制订,主持了《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珠三角全域空间规划2014-2020》《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2018-2025》和《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等广东重大规划项目;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化的发展和进程有深刻的理解和见解,完成的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达60余项次。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6)、《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研究》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奖(2004);住建部《绿道规划设计导则》(2020)、《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4)分别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规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1997)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2021)、《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2019)、《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2015)、《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11)、《珠三角绿 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1)和《2010年亚运会(广州)亚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分别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珠三角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2021)、《东莞滨海湾新区总体规划》(2019)、《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2017)分别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规划研究》(2021)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典型项目简介】
2019年,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创国内外先河的“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创造性地提出碧道丰富内涵,设计了万里碧道建设的全套技术框架体系,为推动广东河湖系统治理、水产城共治探索实现路径。
2017年,主持“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该规划是以创新为主题的区域性空间规划,由广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上升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2014年,主持“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该项目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编制要求,以全区域的尺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元素,形成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格局,构建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的区域规划制度。
2010年,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区域性绿道规划”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规划“的项目主持人。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成为了珠三角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2004年,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主持完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的编制工作,该项目已经省人大和省政府批准,进入实施阶段。是国内首个经省级人大批准实施的区域规划。
2003年,参加《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的编制工作。 2001年,参加了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珠江三角洲环境管理战略研究》。该项目的完成促进了世行向珠三角污水处理项目的贷款。
1997,参加《广东省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1997)、《广东省村镇规划设计指引》(1999)、《广东省环城绿带规划指引》(2002)和《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2002)的组织和编写工作,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是省建设厅吸收发达国家经验,在国内首创的城市规划政策与技术相结合的导向性工具,获得了建设部的好评。
【论文发表】
1.英文专业文章《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reg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的一体化》,2012年发表于《Asia Pacific Viewpoint》53卷。
2.《强联系多核心城市群下都市圈的发展特征和演化路径——珠江三角洲的经验与启示》(英文).2020年发表于《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3.《河流健康视角下的区域空间治理创新:“流域空间”与“流空间”的关系再构》,2020年发表于《风景园林》;
4.《“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2020年发表于《规划师》;
5.《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历史、特征与展望》,2019年发表于《城市规划学刊》;
6.《广东省绿道实践的回顾与展望》,2019年发表于《城市交通》;
7.《从粤港澳大湾区看南沙的独特性与协同发展》,2018年发表于城市观察》;
8.《绿道:城市的一本人与土地联系的书》,2018年发表于《人类居住》;
9.《广东绿道的两个走向——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对广东绿道发展的意义》,2017年发表于《南方建筑》;
10.《粤港澳大湾区:新阶段与新挑战》,2017年发表于《热带地理》;
11.《来自另一面的审视--<为增长而规划: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读后》,2016年发表于《国际城市规划》;
12.《健康城市与城市规划》,2014年发表于《城市规划》;
13.《澳门的多元化发展与区域合作》,2014年发表于《城市规划》;
14.《保罗•安德鲁:时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材料》,2014年发表于《北京规划建设》;
15.《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2013年发表于《城市规划》;
16.《绿道在省域尺度布局的思考》,2013年发表于《城市发展研究》;
17.《模式的形成与挑战》,2013年发表于《城乡规划》;
18.《绿道在广东的兴起和创新》,2012年发表于《风景园林》;
19.《今日之路,流畅之城》,2011年发表于《风景园林》;
20.《珠三角城市区域的发展与一体化进程》,2011年发表于《城乡规划》;
21. 《大都市公交站点的信息组织与标识》,2008年发表于《上海城市规划》;
22.《区域绿地:从概念到实践》,2006年发表于《城市规划》;
23.《城中村:都市环境中的黑点》,1999年发表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