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公司动态
首页>公司动态>学术活动>我院组织参加中日城市交通研讨会

我院组织参加中日城市交通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05-30来源:规划四所、规划二所、城市设计所作者:杨宏韬、段婷婷、刘晓天

2019年5月24-25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北京中外友联建筑文化交流中心、《规划师》杂志、《建筑技艺》杂志等单位主办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日城市道路地上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与工程技术交流研讨会”。
我院组织参加中日城市交通研讨会

        一、会议基本情况介绍


        2019年5月24-25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北京中外友联建筑文化交流中心、《规划师》杂志、《建筑技艺》杂志等单位主办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日城市道路地上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与工程技术交流研讨会”。本论坛以“城市道路地上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利用与工程技术交流”为主题,为加快本院在城市交通方面的技术储备力量,组织选派各科研、生产部门的4位技术骨干一同参加了此次院外学习。


参会人员合影


        二、会议主要内容


        本次会议邀请多位日本及国内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在道路空间规划与设计、共同沟、道路景观、道路铺装、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为期2天的交流探讨。
        会议主要内容包含:城市街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制度、方法、评价和未来动向;城市街路空间的综合利用与设计;城市街道建设相关工程技术、安心、安全、集约高效的街路空间环境创造等多个专题。

        三、参会人员交流心得


        2019年5月,刘晓天、段婷婷、杨宏韬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加了在杭州拱墅区举办的中日城市交通研讨会,两天的研讨会内容丰富,信息充实,受益匪浅。三位成员分别选择了《包容性街道在亚洲城市的应用建议》《打造完整街道,提升城市品质—十年中国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探索与经验》进行解读。


        《包容性街道在亚洲城市的应用建议》解读及思考

        解读人:杨宏韬


        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缺乏生机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在这种情况下,ITDP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非盈利性机构于1985年在美国纽约成立,致力于为世界各地设计和实施高质量交通系统及提供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鼓励城市实施对环境更友好和更人性化的交通策略,使城市变得更宜居和保持可持续发展。ITDP可持续发展的八大原则如下:walk-发展鼓励步行的街区;cycle-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connect-创建密集的街道网络;public transport-支持高质量公共交通;shift-通过规范停车和交通使用来增加城市机动性;densify-与公交运力相匹配的高密度;mix-规划多功能混合社区;compact-创造短距离通勤的紧凑区域。总的来说,就是改变目前“以车为本”的城市道路状况,打造“以人为本”的城市。
        做到以人为本的首要条件是了解市民的需求,比如在生活节奏仍在加速的今天,为满足工作之余的休憩,才有了口袋公园的兴起。其次是因地制宜,香港不同区域之间高差较大,为了把这些分散的地区联系起来,路政署兴建香港中环半山扶梯,带动了周边商业发展。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美国纽约为了让自行车回归城市,压缩了一条机动车道,这种做法的理念和措施力度确实值得效仿,但是这与中国国情不相符,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有自己车道的基础,不是完全从无到有,而且就现在中国大城市的车流量而言,收窄道路无疑会为交通增加压力。

        感想:个人看来,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点是要保护城市的生态活力及人文环境,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试想,如果出行路上只有钢筋水泥建成的高楼大厦围合的街道,没有值得放慢速度的事物,开着车直达目的地一点都不可惜,但是如果街道两旁发生了改变,会有值得驻足停留的地方,那么选择步行或自行车的人就会多一些,因为在步行或骑车时可以看见绿植,商店和行人,可以随意变换速度,或者下车做其他事情,再继续前进。所以包容性街道塑造的重点在于道路两侧设施和景观的打造和优化。


        《打造完整街道,提升城市品质—十年中国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探索与经验》解读及思考

        解读人:段婷婷


        21世纪城市规划新的愿景就是要回归城市“人居”本质,就要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街道布置,“完整街道”概念应运而生,该理念由美国精明增长联盟负责人David Goldberg于2003年提出,反思交通“车本位”发展模式,主张有效、公平,强调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完整街道是一种交通政策和设计方式,通过对街道合理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保障道路上所有交通方式出行者的通行权。此外,它还倡导街道功能的完整,包括街道的交通功能、生活功能、景观功能和休闲游憩等功能。

        感想:作为城市设计师,尤其是交通规划师,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转变理念,以人为本设计完整街道;二是要进行“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了解所在的城市,三是要规划高品质的街道网络,四是要推动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保障。通过“完整街道”设计,可将街道打造为更安全的街道、更通达的街道、更绿色的街道、更有活力的街道、更商业的街道。中国目前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首先应该立足国情,因地制宜,根据现状进行优化,明确可实现的改善措施,同时可依据各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城市街道文化元素设计,提升街道生活的活力,促进中国“完整街道”建设。


        《日本主要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解读及思考

        解读人:刘晓天


        基于日本的地形、人口密度、土地所有者等实际条件,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研究所所长粕谷太郎先生从盾构技术、地下步行空间、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库、管线共同沟、地下防灾、海绵城市、大深度地下利用等方面对日本东京等主要城市的道路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和趋势进行了介绍,给中国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感想:中国的地下空间建设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略显粗放式发展,通过对日本经验的学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进一步思考。一是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相应保障,如日本颁布了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有效建设、缩减建设成本的大深度法,通过立法同步实现了民有地和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联通;二是推动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面对地下设施的不断建设,可开发空间将会面临越来越少的处境,急需在规划中进行相关统筹;三是注重以人为本的地下空间精细化建设,如在推进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地下街及地下步行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加强调提高使用者便利性、确保地下安全,积极推进无障碍建设、地下出入口位置采取防水淹措施、引入简单易懂的标识系统和避难引导系统、天花板设施检查系统等;四是推进城市道路及相关设施的立体化建设,将物流、停车、雨水调节池等市政设施下地,促成地上人居环境的改善,同时增加城市的抗灾能力。
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