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公司动态
首页>公司动态>新闻中心>多尺度空间下粤港澳大湾区关系经济地理的思考 ——我院特邀牛津大学经济地理学王晓阳博士作专题讲座

多尺度空间下粤港澳大湾区关系经济地理的思考 ——我院特邀牛津大学经济地理学王晓阳博士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9-09-03来源:总工程师室作者:刘洁

        8月30日下午,我院特邀牛津大学经济地理学王晓阳博士在三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多尺度空间下粤港澳大湾区关系经济地理的思考》的专题讲座。
多尺度空间下粤港澳大湾区关系经济地理的思考
——我院特邀牛津大学经济地理学王晓阳博士作专题讲座

        8月30日下午,我院特邀牛津大学经济地理学王晓阳博士在三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多尺度空间下粤港澳大湾区关系经济地理的思考》的专题讲座,从多尺度空间下粤港澳大湾区关系经济地理层面,对比全球、全国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的城市群发展关系,探讨大湾区与粤东西北、泛珠三角的关系以及湾区内部的城市关系等问题。本次学术讲座由我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主持。邱衍庆院长等领导出席本次讲座,全院约150位技术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讲座现场


马向明总工程师主持


王晓阳博士作专题讲座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化,中国试图打破传统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化,重构新的全球化路径。王晓阳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中国庞大高铁网络的完善,区域联系进一步加强,多尺度空间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在全球产业转移、不均衡发展和空间修复的背景下,空间凯恩斯主义向全球本地化的城市-区域主义的转变。王晓阳认为,空间凯恩斯主义更强调某些区域和城市优先发展、空间不均衡、外向型和内生性发展结合(Neil Brenner)。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中国大陆是选择性的融入全球生产和贸易网络,从空间角度讲,就是选择一部分地区先进行制度变革、通过优惠政策先开放一些城市和地区,吸引了跨国公司的入驻和投资,这种经济地理导致了国家内部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和不均衡地理发展深化。
        对于“城市群”概念的溯源,他指出,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中出现的特色概念,一般情况下英文被译为“urban agglomerations”,但是在西方文献中并无此概念。与城市群内涵较为接近的是Gottmann(戈特曼)的Megalopolis理论,被宁越敏等人引入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戈特曼的特大都市带理论既强调城市形态又强调城市功能,而实际上学者往往容易忽视后者, 这一点在当今中国的城市群研究中依然没有得到重视,而只是关注城市形态和人口、面积、经济总量、城市数量等存量指标。
        对于多尺度空间和城市群经济时代关系地理的思考,他提出,城市群所依托的是梯度空间和流动空间,而不是欧几里德式的几何空间。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群所依托的空间是绝对的、相对的和关系的空间的组合,不论是空间的邻近还是关系的邻近都很重要,区域的空间变得难以定义,更多关注空间网络和流动。城市群研究需要注意到不同的城市群有不同的形成路径,同时要考虑不同空间尺度的反身性问题。他指出,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城市群的发展,以粤港澳为例,当讨论粤港澳的发展以及广州、深圳、香港对粤港澳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时,粤港澳之外的空间力量往往容易被忽视。
        讲座最后,现场技术人员踊跃提问,互动交流,王晓阳博士就场下听众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深入交流关于城市群空间关系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考与方法。


交流环节


合影留念


(撰稿 刘洁)
 
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