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 项目特色
⒈针对性构建三个层次的规划结构
⑴空间布局结构
风景区内部结构为沿海岸分布的景观资源带和四个景区、陆上海滨游览道和海上丝绸古驿游览道组合而成的“一带两轴四区”结构。
一带——沿海带状分布的景观资源带。
四区——自西向东分别是大角湾—马尾岛景区、十里银滩景区、观音山景区和灵谷景区。
两轴——东西向串连四个景区,并且是主要交通联络线的陆上海滨游览道和追寻海上丝绸古驿的海上游览道。
⑵游赏网络结构
贯穿风景区的海滨路和外围的螺洲公路、金陵路等各级道路形成环岛旅游线路;风景区呈带状位于海陵岛南岸和东岸,旅游景观丰富,景点各异,由海滨大道等各级景观路串联游览区,形成串珠型的游赏结构。
⑶旅游开发结构
风景区主要的服务设施结合现有闸坡镇区、未来银滩服务组团及金沙滩服务组团设置,均布局在风景区外围,旅游活动围绕服务设施和主要景点展开,从临海腹地的休闲度假—海岸(海滩、岬角等)的体育娱乐—海面的观光游览,旅游活动开发强度呈梯度减小趋势,从而实现对海域生态敏感地带最大限度的生态保护。
⒉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论证
规划对目前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论证调整风景名胜区范围。从保护景观资源和资源多样性界定,居民增加和城市开发建设实际情况,海岸建设退缩线角度的界定,与城市建设规划协调,对海域资源保护的界定等五个方面论证调整风景名胜区范围。
■ 创新与特色
⒈创新海岛型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评价方法
风景资源分类筛选:海陵岛风景资源单体质量参差不齐,项目组对景观资源作归并处理,筛选出主要景点、资源组合与代表类型。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天景、地景、水景、生景,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园景、建筑、风物。
风景资源评分与分级: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及评价要求,结合风景区风景资源的具体性质和特点,项目组针对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的不同特征,拟出两套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海陵岛风景资源进行评分并分级,得分≥ 80 的为特级资源,得分在 60—79之间的为一级资源,得分在 50—59 之间的为二级资源,得分在 40—49 之间的为三级资源,得分小于 40 的为四级资源。
风景资源公众评价:由于游客无法观赏尚未开发的风景资源,因此项目组仅对海陵岛已开发的景点进行公众评价抽样调查。包括总体评价、对已开发景区的评价、对景观类型的评价三方面内容。
⒉创新性提出生态调控规划
针对大气、水域、土壤植被三方面环境要素状况,按照不利、稳定、有利三个级别进行生态评定,综合评定结果,将用地的生态状况按四个等级分区。经初步判定,全区分布少量危机区,约占全区面积 16%,不利区占 18%,稳定区和有利区共占 66%。
针对每个生态区提出保护对象、生态分区、生态建设指引和旅游发展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