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扫一扫,关注我们

项目案例
首页>获奖项目>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十四、十六开发单元规划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十四、十六开发单元规划

项目地点:
广东省深圳市
编制时间:
2012-10-31
委托单位:
设计团队:
|
获奖情况:
深圳市第十六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图片展示

1 / 20

项目简介

■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双中心之一前海中心的核心区。规划以“绿色地毯”、“前海客厅”、“水城城门”、“在公园中生活与工作”、“高效集约与低碳生态有机平衡”等创新设计理念形成片区特色城市空间,提出以“绿色账号交易”、“地上权”、“单元平衡制度”等新技术方法作为片区的实施策略,让片区成为前海的“海上门户”和“国际港城”。

■ 创新与特色

⒈“绿色地毯”,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

借助双海岸景观资源优势,构建放射状的六条通海“井”字型绿色廊道,即“绿色地毯”空间,实现 14、16 单元在公园中工作与生活的构想。

⒉“新空间形象线”,城市标志性空间塑造

规划创新性提出打造前海客厅及水城城门,形成标志性的湾区空间形象。概念提出后,得到前海规划局的认可,被应用到整个前海规划当中。

⒊慕尼黑“灰地制”—地上权的利用

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将十四单元建成以公共利益为前提的“灰地制”体系,突出海洋文化主题。土地所有权归属政府,以租赁方式,安排公共性或可替换的临时设施。“灰地制”可由 G1+GIC 组合,以土地开发可持续性发展为终极目标,“灰地”也为承接未来城市功能提供发展空间。

⒋“绿色账号——单元平衡制”

规划提出绿色账号——单元平衡制策略,实现单元内部环境生态指数和开发强度指数的综合平衡。通过评定地块环境生态价值及开发强度,达到土地开发综合价值指数最优。

⒌街坊导控层级体系

依据单元平衡制,制定系统的街坊导控层级体系,划分三层级单元制。为保证公共绿态景观空间界面的完整性、统一性,创新性划分出了特殊单元层级,倡导街坊复合开发模式。

⒍私人发展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实施的多模式建议

借鉴国外分配与开发 U 公共程序实践经验,规划提倡多地块(街坊)整体”产品式”开发。采用政府主导开发、政府参与市场开发、私人发展公共开放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将公共空间进行最大的释放和利用。

⒎用地分类的创新

规划提出综合发展用地,以一到两类功能为主,提出建筑功能复合。公共绿地复合开发,容积率控制不超过 0.2,建筑功能为文化及服务类设施。

⒏成果创新

两套成果,一套为实施文件,一书三图,对外公布,指标具体到街坊,指导街坊开发实施;一套为管理导控文件,一书多图,管理局内部使用,指标具体到地块,用于开发管理,同时导控文件直接指导地块实施。
收藏
附件下载